close

  廣州市總工會組織500名工會代表參觀垃圾焚燒廠
  南方日報訊 (記者/張西陸 實習生/劉益 通訊員/史功匯)6月起,廣州正式啟動萬人參觀垃圾終處理廠活動。6月26日,來自廣州市總工會的500名基層一線工會代表先後參觀了番禺火燒崗填埋場,李坑填埋場復綠工程和李坑焚燒廠二廠。參觀過程中,不少工會代表扭轉了對垃圾填埋場“髒亂差”的固有印象,同時,作為基層代表,他們表示市民環保意識仍需要進一步加強,從娃娃抓起,鼓勵和引導甚為關鍵。
  從心情忐忑到大贊沒臭味
  此次活動從早上9點正式開始,參觀路線第一站便是番禺火燒崗填埋場,一座超過78米高的“垃圾山”,番禺區的全部垃圾每天都運到這個占地面積44.33萬平方米的填埋場。而一下車門,撲面而來的惡臭味確實讓人一下子仿佛置身在那幾十米高的垃圾堆之中。記者留意到,不少工會代表們事先都準備好了口罩,手巾等工具,為的就是隔離開垃圾的惡臭。
  記者在番禺火燒崗填埋場負責人處瞭解到,自1990年正式使用後,垃圾填埋處理量已從最初的每天300多噸增加至2000多噸。負責人還補充說,按照目前的估算量,預計兩年左右番禺火燒崗填埋場就會達到飽和,屆時將會進行封場做復綠工程。
  李坑填埋場的復綠工程便是一個典範。此前有關媒體在報道中關於李坑填埋場臭氣熏天的描述確實讓人“膽戰心驚”,不過記者昨日在現場看到並沒有救護車在一旁待命。通過講解員的介紹,記者才知道原來是由於垃圾在地下降解消化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沼氣,而之前是擔心沼氣泄漏或由於煙火等發生意外,因此才安排了救護車在一旁待命。
  工會主席們到了原李坑填埋場後,都紛紛取下了口罩,面對這一片青蔥的綠地,不少主席都感嘆說,“這哪裡像垃圾填埋場嘛,我拍個照回去,別人都以為是高爾夫球場呢!”
  參觀的最後一站便是李坑焚燒廠二廠。下車後,首先看到的是廠內花園式的工作環境,花草旺盛,還有金魚等在池塘中暢游。
  “今天剛好是李坑焚燒廠二廠正式運作一周年,”講解員一開頭便說。李坑焚燒廠二廠是引進丹麥技術採用了丹麥的偉倫順推式爐排爐,相對於一廠採用的日本技術來說,這更適合廣州的實際要求,煙氣排放等均達到歐盟標準,甚至達到不少歐洲發達國家的排放標準。
  李坑焚燒廠二廠每天24小時運行,持續供應電力,可以滿足廣州市2%左右的居民用電需求。這一年裡已經累計供應約2.7億度電,處理垃圾2000多萬噸,產生的焚燒灰質等回收成為環保磚等建築原材料,可以說是物盡其用。
  垃圾終處理關鍵在垃圾分類
  在參觀巴士上,隨著參觀的不斷深入,不少代表都感嘆不來親自感受垃圾處理,都不知道原來還有這麼大學問。以前有環保的意識,但大多時候頗難踐行,不過通過這次活動,不少代表都表示以後將盡可能的選擇節能材料和環保材料。
  而早前在“萬人行”活動開始之初,市長陳建華便在參觀中提到了垃圾的回收處理最關鍵的地方就是提高市民垃圾分類意識,從源頭上建立“垃圾減量、分類回收、資源化利用”的環保意識,才能後期垃圾處理的“無害化焚燒、填埋、生化處理”更加快捷和高效。
  其中,來自教育局的工會代表提到,他們在學校中已經向中小學生灌輸了大量關於垃圾分類、垃圾減量的知識,並且在日常生活中也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垃圾分類。相對前幾年來說,目前這一教育雖已初現成效,但仍任重道遠。  (原標題:“垃圾廠沒臭氣,口罩白準備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v08cvdaj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